乡村发现系列报道|西龙村:春去春又回,奏响蝶变三部曲

发布时间 : 2022-03-09     来源:长沙晚报     字体大小:

村庄名片

西龙村位于芙蓉区马坡岭街道浏阳河畔,是长沙的近郊村。全村面积约4027亩,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235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昔日传统乡村蝶变成美丽宜居的都市新风景线,洗脚上岸的农民开始了都市幸福新生活。

西龙村,已从昔日的传统乡村蝶变成了城市美丽风景线。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雨水时节,芙蓉区西龙村一片春意盎然。浏阳河里,碧波荡漾,河畔风光带上,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笑闹,村民们三三两两在锻炼着身体,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这个融入城市的乡村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人均一亩三分田、村民靠天吃饭的传统乡村到长沙知名“菜篮子”,到被污染的城郊村,再到如今美丽宜居的都市风景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浪潮中,西龙村,奏响了蝶变三部曲,春去春又回。

 长沙知名“菜篮子”

“改种田为种菜,菜往哪销?万一菜没出路,还‘断了粮’怎么办?”

回忆起1985年村民迟疑、观望那一幕,76岁的村民张海祥仍然记忆犹新。

1985年,长沙农村改革浪潮涌动,西龙村内涟漪阵阵。

包产到户后,温饱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但是,村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刨食,手里却没有几分余钱。

1985年的长沙,物流市场并不发达,外地蔬菜基本为零,城区蔬菜往往供不应求。如果谁能抢占市场先机,率先成为长沙城区的“菜篮子”,必将获得可观收益。

“当时的郊区政府将眼光瞄向了西龙村,决定在西龙村建立一个420亩的田园化蔬菜基地。”西龙村原党支部书记熊国其说。

面对村民的疑虑,郊区政府却没有犹豫,一边做村民思想工作,一边开始平整土地,启动蔬菜基地建设:把4亩地作为一个种植区,田间统一修建2米宽的水泥路面,保证运采三轮车能通过。水泥路旁建设过水渠,保证灌溉……

看到政府改革的决心,村民开始动摇。“何不试试?不试怎么知道到底种哪个划算?”张海祥带头放下手中的镰刀,扛起锄头去打理属于自己的菜地。

蔬菜种植种类多,周期短,率先吃螃蟹的村民很快就将田里的汗水变成了手中的现钞。随后,从韶山路、曙光路及马王堆的马路市场到后来的长沙首个农贸批发市场,处处都是西龙村村民贩卖蔬菜的身影。

1985年以前,村民靠种田为生,基本没有积蓄。短短几年,西龙村就开始收获改革硕果:依托蔬菜基地,3000余人的村子涌现出张海祥等上百个“万元户”,创下当时长沙农村经济“奇迹”。

1986年,富起来的西龙村凑资建成了我省第一家村资小学——西龙小学:3层四合院式的学校,共有15间教室,建设标准和品质当时在省内也屈指可数。

曾经被污染的村庄

随后,村民开始投资办企业。化工厂、机电厂、水泥厂、汽配厂等如雨后春笋,在西龙村冒了出来。

“最多时候30多家厂,规模都不大,那时大家都没什么环保意识,污水乱排,慢慢地村里环境就开始变差了。”熊国其回忆,污染最大的是村子上游一个铝材厂,污水乳白色,就像米浆一样,明渠直排,渠道横穿西龙村,直排浏阳河,沿线居民都受到很大影响。

“先是浏阳河水变了,上世纪70年代,河水清澈,丝草茂盛,我们还在河里挑水喝,扯丝草喂猪,河里鱼也是清甜的。”张海祥说,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河水开始变得腥臭,丝草也死光了。

“有一年,我找瞿五爹买了30斤刁子鱼,9毛钱一斤,辛辛苦苦处理了一天,结果一吃,全是煤油味,吃不得,都丢了。”熊国其说,在浏阳河打一辈子鱼的瞿五爹,也就是在那时上了岸,再也不打鱼了。

“河水不能吃后,村民家家户户开始打压水井,吃地下水。有打10米的,有打20米的,抽上来,水质都很差。”西龙村村民周秀球告诉记者,后来村里开始拆迁,环境越来越差,建筑垃圾、残渣,堆得到处都是。“外面一些车辆还偷偷跑到我们村来倒垃圾,整个村子像个垃圾场。一些村民受不了,开始把房子租出去,到外面买房或者租房子去住了。”

幸福新乐园

每日清晨6时,在西龙村连心广场,营盘路浏阳河大桥下,一支健身队都会风雨无阻,准时来练习太极拳、太极剑。

随着悠扬的音乐,队员们动作流畅、和谐,一招一式尽显大家风范。不是介绍,你很难想像这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太极健身队。

“队伍2011年成立,全是西龙村村民,最初只有8个人,现在核心队员有30多个,省市区各项比赛我们经常获奖。”队长张卓其笑着介绍。

广场舞队、乐器队、舞蹈队、话剧团……周秀球说,如今,村里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团体有30多个,上千村民参与,“如今咱农民也韵上了品质生活的味。”

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的时代浪潮开始席卷浏河东岸。

2003年,西龙村开始拆迁腾地,陆续启动现代化建设。

西龙村党委书记杨浪介绍,率先打响的是拆除违章仓库的攻坚战,提升村里环境品质;然后再听取民声民意,陆续启动拆迁,进一步提升区域价值。

接着,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在西龙村及其周边接踵而至,长郡芙蓉实验中学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加速实施,高档写字楼、高端楼宇拔地而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长沙全面建立浏阳河河长制组织体系,并将截污治污作为河湖治理的先手棋,全面排查清理污水入河通道,削减污水入河总量。经过系统治理,浏阳河年度水质达到三类标准。西龙村旁,浏阳河风光带修起来了,清清浏水,碧波荡漾;悠悠堤岸,花木葱茏。

“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杨家湾撇洪渠修好后,村里污水直排浏阳河的现象基本就解决了,生猪养殖全部退出,‘散乱污’企业全部被关停了。”张海祥回忆。

杨浪介绍,2018年,芙蓉区推进杨家湾撇洪渠沿线综合整治,仅用两个月,就清理生活垃圾1.16万立方米、关停企业和市场24家,蓝天绿水小鸟都回来了。

“以前住的是低矮的两层小楼,现在搬进9楼160平方米的大房。房子越住越高,我们的生活也会节节高!”在西龙村集中安置点——梅园小区,村民宋林辉站在自家宽敞的阳台上,指着简欧风格的电梯高楼、现代智能的电子门禁、曲径通幽的绿地花园,笑呵呵地说。

“现在是住有好房,出门有好景,村里有分红,学有好校,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老人医保社保都有了,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2000多元,有的还有3000多元,什么都不用愁了。”张海祥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