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芙蓉事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情况
1.聚焦高效提质,狠抓产业发展。2022年,预计新增市场主体1140家,同比增长223%;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7.79亿元,同比增长117.28%;预计实际利用外资908.8万美元,同比增长51.5%;预计外贸实绩企业达43个,同比增长115%;预计完成重大项目本年投资额11.5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9.32%;预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6个,同比增长200%。全年新引进苏宁易购华南区电商平台、京东方数科华中区域公司等重点项目17个,目前在库重点项目12个。
2.聚焦产业需求,力推改革创新。前期已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中,4项被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并被认定为“具有全国首创性”;《种业企业股份制合作建设技术平台新模式》等4项案例入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以“标准化+数字化”打造单品种品牌大米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等7项案例入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预计多项案例入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及“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制推广第一批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3.聚焦平台建设,提升发展能级。基于产业发展方向,整合省植物提取物协会等行业组织,湖南农大、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惠瑞生物等重点企业资源,组建专班,争取了全国首个、唯一的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地芙蓉区块,实现湖南国家级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破零”。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80余家,目前正在重点接洽法国国际检验局BV、中检湖南公司等标准化龙头企业,着力构建龙头机构集聚的标准化产业核心生态圈。
4.聚焦对外开放,凝聚多方合力。芙蓉区块已与五个非洲国家共设离岸(中国)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今年1月、6月、7月,分别接待了马里共和国、马拉维共和国、加纳共和国驻华大使,依托国际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增强互信互通,进一步推动湘非经贸合作走向深入。
5.聚焦精准选题,强化对外宣传。主动承接省自贸办宣传课题,《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打造中非农业全产业链新模式》被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简报专题刊发,印送商务部及省、市四大家领导;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一站式标准化服务助推出口贸易”,充分展示芙蓉自贸发展成果;全国首个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的落地被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
二、下一步计划
1.进一步聚力招大引强,做强产业集群。优化招商机制。聚焦三大产业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了解目标产业市场规律,做好目标企业画像和背景调查工作,明晰目标产业区域,精准定位,主动走出去招商。积极谋划各类招商活动,重点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进行有效推介。加强区域协同。跳出“就区块论区块”的小循环,加强区块间合作和产业互补,与兄弟区块错位发展、彼此协作。以“产业链”式招商为切入点,以产业集群“黏性”为突破口,借助市场、社会多重力量,不断放大区域间“1+1>2”的集群效应,促推产业协同。
2.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做实产业赋能。丰富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和穿梭育种便利化服务功能,提高海外引种效率;推动进口无繁殖能力植物样品快速通关,助力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对非合作。持续深化中非农业全产业链合作,集聚湖南农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增效;积极推进马达加斯加羊肉等产品准入工作,深化中非双边贸易。提速通关贸易。探索植物提取物HS编码的创新突破,促进植物提取物产业出口便利化;争取在更多国家复制推广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授权认证机制合作新模式,提升企业产品出口效率。
3.进一步优化生态平台,做精产业服务。扎实建设(长沙)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有序开展国外标准研究、通报评议、风险预警等重点工作,提高植提企业产品出口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基地技贸措施应对最强通道优势,吸引植物提取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促进植物提取产业要素集聚,建立完整的服务生态。提质升级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一方面复制推广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化组织和华晟国际合作模式,促成非洲国家标准化组织与区内企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另一方面聚焦核心圈层,接洽标准化产业重点企业和组织,着力构建龙头机构集聚的标准化产业核心生态圈。充分发挥国际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辐射效应,优化对外交流空间,吸引更多国际商务商事机构,更好地发挥外联带外经、促外贸的作用。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长沙片区芙蓉事务中心
2023年3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