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双边贸易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 : 2022-11-14     来源:星辰在线     字体大小:

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核心区。

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很特别:它是全国面积最小的自贸区块,片区面积仅1.86平方公里;它又是创新驱动力最强的自贸区块,核心区拥有25所种业、农业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3900余名种业科研人员,近300家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入驻,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育种研究院所最密集的区域。

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成立之初,即确定了“核心区+功能区+联动区”的功能布局,在核心区发展产业外,功能区突出功能配套,近期重点将核心区非生产性建设用地与隆平新区存量土地置换,远期带动浏阳河以东城区闲置低效土地开发。联动区突出政策覆盖,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半径和影响范围,构筑全区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格局。

对芙蓉区块的工作人员而言,寸土不能满足于只产寸金。有限的土地倒逼大家必须走增产不增地的发展道路,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探索存量用地“质效双升”是工作人员们日常思考的问题。

要扬长避短,提升亩均效益,就只能在方寸之间做腾挪。芙蓉区块计划到2023年,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示范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区”。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站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高楼上,极目远眺,一个个动能强劲的项目拔地而起,正在为区域未来发展储备潜能、集聚后劲。在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面前,芙蓉区块决定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政策优势、制度集成创新优势等,按照“一主一特一新”的产业定位全力发展,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筑高地!借力“双循环”东风,下好“借船出海”先手棋

11月8日,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长沙海关、长沙市政府就共建“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长沙)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签署了协议。这也意味着,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正式落地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

11月8日,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长沙海关、长沙市政府就共建“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长沙)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签署了协议。

这是植物提取物产业全国首个、唯一的评议基地,实现了湖南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破零”,将有效协助植物提取物产业及时对接国际规则、破解国外技贸措施壁垒阻碍。

积极在植物提取物产业吃“第一只螃蟹”,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有着长远考虑。湖南是全国植物提取物三大产区之一,也是出口的主要原产地,2021年,湖南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金额约21亿元人民币。省内聚集了绿蔓生物、华诚生物、惠瑞生物等植物提取物出口大中型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备受关注的蓝海产业,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中。

随着“养生潮”的兴起,植物提取市场成为全球大健康产业中最被看好的一支潜力股。为鼓励和推动更多“植提湘军”“驾船出海”,下阶段,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将集中研究力量,对植物提取物产业相关技贸措施、国外法规标准和市场规则等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产业出口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植提企业合规“出海”保驾护航。

中方与马来西亚代表“隔空合影”,共同见证SIRIM-华晟的创立。

在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和植物提取产业并排列入“走出去”主力军行列的,还有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

7月20日,由湖南华晟国际与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局(SIRIM)合资成立的湖南思璘华晟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IRIM-华晟”)签字仪式在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举行。

拿到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局颁发的公证书后,SIRIM-华晟即可代表进口国进行清关检测认证,今后中国商品进入马来西亚,只需湖南思璘华晟检测认证即可。

在这里,中国企业可享受“检测、认证、清关”一站式服务平台,1600平米的药品类、食品类、化妆品类、环境类等产品检测实验室将提大地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一条连接着中、马两国的绿色通道将有效打破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

标准是国际合作、互联互通的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欧美掌握了标准话语权,也掌握了进出口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对其本国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双保险“,对其他国家而言却是无法打破的厚壁。创新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贸易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打破以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手段,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已经奏响了进行曲。

SIRIM-华晟作为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已发挥了其作为开放软件的平台作用,如今,企业在东盟出口认证流程的成功率从之前的60%上升到95%以上,尤其企业在马来西亚的认证流程从传统的10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认证时间从90天缩短至15天,产品出口认证效率提升了5倍,企业贸易立体化通道的“任督二脉”已全面打通。

强底子! 扩大种业“朋友圈”,探索中非合作新模式“组合拳”

熊猫是中国外交的“顶流明星”,如今,在中非大陆上,一颗颗微小的种子,也成为连接双方友谊和发展的链条,唱响了一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协奏曲。

中巴农业科技产业园玉米基地。

5月12日,在距离中国16632公里远的巴西,中国—巴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帕拉卡图市政府会议厅顺利签约。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盛赞此项目为中巴及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是金砖各方“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务实举措。

这个隆平发展联合其全资子公司隆平巴西共同建设的产业园,主要聚焦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种业海外桥头堡、带动中国种业企业在南美的抱团发展、建设南美最大的玉米、大豆种子研发中心和供应集群。如今,产业园内的玉米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8000万亩,占到巴西市场份额超过20%。

长沙的种子远渡重洋到南美,只是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不断深化国际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具体路径。

其中,在开放融通专项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动与非洲国家共设交流中心,打通中非交流渠道,依托“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等,探索地方对非农业合作新模式。

今年6月,马拉维在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设立了离岸(中国)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

很快,新的合作模式露出了“尖尖角”:今年6月,马拉维正式加入自贸“朋友圈”,在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设立了离岸(中国)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通过要素资源的整合,推动马拉维与湖南乃至全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经贸创新合作。马拉维驻华大使阿兰·钦泰扎十分看好中非农业发展的合作。“我期待有更多‘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合作中造福更多马拉维人民。”

被非洲多国领导人点赞的国际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是湖南省、长沙市外事办与芙蓉区政府三级政府联合搭建的对外经贸重点平台,也是湖南为加强同非洲国家的交流与经贸合作构筑的重要桥梁。

依托该平台,利比里亚、马里、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加纳等国家已在自贸区芙蓉区块设立离岸(中国)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期冀双方能在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以及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智力资源的支撑下,积极探索地方对非农业合作的“湖南模式”,进一步促进中非农业发展与经贸合作。

深耕对非农业合作是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借船出海”的战略部署。在已经形成合作的众多国家中,马达加斯加相较其他国家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为深化中非战略合作,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在马达加斯加独创了一套“对非粮食全产业链合作新模式”的自选动作,因成效显著成功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范围。

这套旨在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技术水平,走出对非农业合作的“湖南模式”的打法最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因地制宜。

芙蓉区块发挥湖南在育种、耕种、防虫、防控、田间管理等优势,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中—马农业技术示范区”以及科研基地,选育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水稻品种,研究适合当地需求的高产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另一方面,开展对非农业技术培训,让当地水稻种植农户掌握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并积极探索“育种、制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这套模式基本实现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价值链闭环,目前已培育出5个杂交水稻组合,建成年产6000吨的大米加工厂,注册4个大米品牌,平均产量高出当地单产2倍以上,预计到2024年,有望帮助马达加斯加成为第一个率先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

同时,可带动如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备配套、粮食加工机械等国内一批从事农机、农资和食品加工企业走进非洲。

为让更多市场主体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服务全球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芙蓉区块在贸易便利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等领域开展的集成性、差异化改革上越来越深,对外开放水平也不断扩大,小小的土地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成为国际贸易活动新型化、多样化的“先锋部队”。

担使命!“裂变”的种子,为种业“中国芯”注入湖湘力量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历来有“九州粮仓”的美誉,历史上一直担当着守护“大国粮仓”的重任。如今,在这片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的土地上,通过“科技”这个“超级血清”赋能“米袋子”更大的守护能量。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拥有全国最尖端的生物科研所和最充足的人才储备库,是中国种业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

随着湖南自贸试验区的获批,种业硅谷的核心区与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几乎重叠。至此,芙蓉区块与种业振兴因地缘产生了交集。有了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加持,1.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燃起了熊熊的改革热情和开放活力。

种质资源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肩负国家使命,催生着种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在风光旖旎的浏阳河畔不断上演,一粒小种子辗转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各个实验室间进行着“奇幻之旅”,不断打破人类生命“补给线”的延伸空间。今年9月,这份遐想有了具体的数据注脚:9月8日,玮两优8612百亩示范片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干谷为1158.8公斤,继去年创造湖南省一季稻高产纪录后再创新高。

在这里,不只有闻名天下的杂交谷子是第一梯队的种子选手,食葵、水稻种子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全球第一,杂交玉米、辣椒、黄瓜种子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各类种子你赶我超、创新出奇,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结果。

这里集聚了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隆平生物种业园、隆平种业创新中心等产业项目,拥有全国最尖端的生物科研所和最充足的人才储备库。

备受行业瞩目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中心依托华智生物建设分子育种和生物智能大数据两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优势物种领域攻关,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已形成“2+8”的创新研发基本架构:“2”即提供2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8”即包括水稻、油菜、蔬菜、油茶、茶树、水产、畜禽、中草药等8个专业研究中心。

2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为8个专业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面向重大型技术和产品的突破;8个专业研究中心瞄准重大型战略品种的选育。

这套院士专家领衔专业研究中心,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集成为支撑,以重大新品种培育为应用场景的新型创新体系引爆了一粒粒小种子潜在的科技能量,成为中国在基因编辑改良生物种业的风口上与世界跨国种业巨头竞争的“拳头力量”,也是中国种业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

目前,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研发的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场景已从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扩展到畜禽、水产、蔬菜、水果、林木、中药材、微生物等75个物种领域,科研人员已经在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奶牛、对虾、海参等25个物种中开发出30多款液相基因芯片,为解决我国种业“卡脖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如今,“种业硅谷”聚集了近300家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集中了众多种业优势资源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正朝着更绚丽的发展蓝图前进,那就是力争在5年内创制出100个以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种,实现种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支撑湖南打造种业“千亿产业”。

东风吹,战鼓擂。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下,自贸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以勇闯改革“深水区”和“无人区”的大无畏勇气,重视培育自身的功能,从最关键、最急需、最具牵引力的领域做起,边试点、边完善、边总结,探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高水平开放,将开放的触角伸展到更多的国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以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发出了自贸区长沙片区的最强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